文章摘要:2018年2月,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正式颁布《军事体育训练大纲》,这是有史以来第一部对军事体育训练的相关内容和要求进行明确的大纲,并配套相应的训练教程印发全军各部队。在短短的三年多时间里,全军上下掀起了军事体育训练热潮,适逢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举办,在当前党中央提出的强军兴军战略思想的大背景下,脱胎于军事体育的,并迅速成熟起来的竞技体育训练理论,研究军事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训练两者相关的关系,拓展服务部队训练空间,切实提升军军事体育训练水平,提高我军战斗力,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竞技体育与军事有着天然的联系,不仅某些竞技项目来源于军事,而且竞技中所体现的力量角逐、策略较量和意志比拼与军事斗争如出一辙。新中国初期,我国军事对竞技体育影响主要体现在对项目定位的影响、理论架构的影响、组织管理的影响,以及思想观念的影响等方面,影响历程与当时政治考量、军事需求和经济背景有关。但随着1993年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出台了《国家体委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在项目管理、训练、竞赛、体育市场上做出了重大调整,开始了我国最大规模的一次竞技体育体制的改革。在和平与发展的国际背景下,竞技体育改革进行市场化探索,弱化军事体育对其影响,不断吸收各学科先进理论和技术的基础是上,走出了一条竞技理论先进、竞技训练手段科学的高效体育发展之路。为适应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全军军事体育训练发生了重大变化。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验、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从竞技体育与军事战争关系入手,辨析军事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训练的共性与区别,并对竞技体育训练理论向军事体育训练可迁移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竞技体育与军事不仅存在外在表现形式的相通性,而且存在竞争对抗的本质具有一致性、遵循一定游戏规则下的哲学互通性、运用战略战术方式的同质性、竞争对抗表现形式的相似性、竞争结果的不确定性,两者之间具有较强的交融性,二者有共性,也各有侧重。另外从军事备战要求、理论共融一致性、实地对比测试等方面,可初步说明竞技体育训练理论向军事体育训练的可迁移性。军事体育训练代表着军事体育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作为军人,不应将运动员与战斗员割裂开,优秀的军人天然就是运动员,他们应该具备了良好的身体素质,掌握了特定的战斗技能,应当不断强化军人运动员作为战斗员的角色适应,真正能从战士中来,回到战士中去,做到运动员与指战员一体,因任务所需,表现为军人和运动员的不同角色定位。与此同时,对于理论的迁移中存在着组训人才专业知识匮乏;训练手段单一、训练内容重复;战士训练主观能动性不强等问题也提出了提高教官专业理论水平、运用竞技体育训练理论指导军事体育训练、强调训练适宜性原则的方法,对于丰富和完善军事体育训练理论有一定的积极价值。结论:1)竞技体育训练理论与军事体育训练存在本质上的一致性、哲学上的互通性、战术的相同性、表现形式的相似性、竞争结果的不确定性,两者之间具有较强的交融性。2)军事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训练二者有共性,也各有侧重,其中主要区别在于训练对象不同、训练目的不同、训练条件不同,竞技体育应做好军事体育训练的牵引指导作用。3)从理论层面和实地调查测试,证实竞技体育训练理论向军事体育训练的可迁移性的理论基础表现在军事战备需求和两者理论共融的一致性。现实基础表现在利用竞技体育理论指导训练可以有效解决军事体育训练中效率低下、训练伤高发的现状。4)军队中组训人才专业知识匮乏;组训力量薄弱、训练手段单一、训练内容重复;战士训练主观能动性不强等问题是造成竞技体育理论可迁移的障碍,提高教官专业理论水平、运用竞技体育训练理论指导军事体育训练、强调训练适宜性原则等方法是解决的途径。
文章关键词:
作者单位:海军工程大学
论文DOI:10.26914/c.cnkihy.2022.009188
论文分类号:G8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