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论文_闽西苏区体育实践对现代体育教育的启

日期:2022-01-28 作者:网站采编

文章摘要:自1921年我党成立以来,各个时期都十分重视体育工作的发展,浓厚的政治性色彩和强烈的人民性主导核心意识使体育在革命时期承担着"建军强军、救国救民"的重大作用。保护、传承革命时期优秀体育资源,挖掘革命时期闽西苏区红色元素,将体育作为推动我国实现中国梦、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对打造中国特色体育道路具有深远意义。研究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对革命时期闽西苏区的体育实践进行梳理和分析,归纳出革命时期闽西苏区军事体育、妇女体育、学校体育等的体育教育实践经验及开展原因、内容,以期为现代的体育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思想启示。(1)革命战争需要是军事体育开展的内生驱动力。闽西苏区常年遭受资本主义侵害,中央红军与地方军队的结合为革命战争从内至外提供了再生战斗力,红军的专业军事训练帮助游击队整肃队风、思想,并提升战斗技巧与身体素质,而游击队的障碍越野、地方武术、刀马舞等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体育项目帮助红军深入地方作战,不仅帮助闽西当地工农群众抗争资本主义,与国民党持续革命,另一方面也使入闽红军与民众有了更深的接触和沟通,实现军民融合,促进党体育思想的"人民性"更加具体化呈现。(2)因体格差异,早期妇女参与运动会只起到了观赏性为主的作用,实际竞赛机会少。1927年新民主主义的涌现将闽西苏区体育推上了新的高潮,妇女运动逐渐得到重视,闽西苏区设立了正式的妇女体育组织机构,对其加入组织工作的妇女进行相应的军事体育锻炼,将其划分为"前线"与"后卫"两种体育教学训练,是为闽西苏区体育的一道"亮丽风景线"。(3)作为党革命力量的后备军,少儿体育被赋予的"红色元素"最为深刻,"锻炼身体,为了革命"的意识不断被根植、强化。闽西苏区建立了多所初、高级列宁小学,体育以军事训练为主,使知识、技能、身体达到能满足当时斗争和一般生活最低限度的需要,强调少儿的启发式教育与自主活动能力,将实际斗争的教训和经验与教育相互作用,用以培养革命斗争后备军。纵观闽西苏区体育历史,闽西苏区多样化的体育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们现代体育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启示:(1)体育的主观能动性。革命时期闽西苏区体育器材设施简陋、缺乏,但也因此突出其因地制宜练体育,自力更生办活动的特点。体育的发展不仅依赖于领导组织的重视,群众的行动意识也尤为关键,科学创新体育,是对现代化体育教育的直观推动。(2)体育的多元融合。重视文体教育,尤其是学校体育,不仅是国家层面的学习,还包括地方特色文化教学,让学生自发做到从体育课到学校到生活中的无序到有序的内在改变,既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又打破了常规的体育教学课程内容,增添了趣味性。(3)重视体育的协同配合。要重视"前"、"后"体育工作路线,闽西苏区体育起步偏晚,但却是发展速度最为迅猛,除了要发挥好个人特长及群体共同目标取向,促进群众体育意识的普及与提升之外,团体组织的力量也至关重要。(4)群众参与度是检验体育工作的重要手段。注重社会各阶层人群的体育参与及体育选择,结合闽西山区地貌,突出闽西苏区红色元素,促进人民一心,促进体育自信,促进传播深远的体育教育思想。早期革命工作者在闽西苏区这片土地上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体育实践经验,我们应当汲取并高效利用利用红色体育资源,创新"红色+体育+教育"的模式于现代体育教育中,多角度推动现代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文章关键词:

论文DOI:10.26914/c.cnkihy.2021.051849

论文分类号:G812.5

期刊导读
期刊介绍
邮箱投稿
在线投稿
联系我们